新闻中心

盐城环保科技城科技创新直奔中高端

2015-09-15 文章来源:中国江苏网 浏览量:0

  9月13日,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联合美国明尼苏达大学、香港理工大学和西安交通大学相关研究机构和专家团队入驻盐城环科城,共建国际先进过滤研发中心,致力打造与国内外传统环保产业有明显区别的、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研发中心,引领大气污染控制相关产业的发展与升级。至此,中国科学院过程研究所、城市环境研究所、高能物理研究所、北京综合研究中心等23家国家级研发机构在此相继落户,有的己形成产业化。
   7月20日,盐城环保科技城企业承接的中国玻璃行业第一个脱硝工程吴江南玻集团项目投入运行;6月16日,世界首台百万机组超净电袋复合除尘器在中电投河南平顶山分公司1#炉成功投运;6月10日,中国首家拥有脱硝催化剂处置利用资质的企业盐城龙净科杰正式投产;6月1日,“世界首辆载人高温超导磁悬浮试验车”项目落户环科城……盐城环保科技城党工委书记张利华介绍说,作为起步较晚的环保专业园区,只要抓牢科技创新这个龙头,同样可以走出一条后发赶超的跨越之路。
   科技创新催生四大基地
   盐城环科城成立之初,提出“抓科技就是抓经济、抓创新就是抓发展”的理念,通过造载体、出政策、建机制,创建设施先进、服务配套、国际一流的生态环境。引进高校院所与环科城共建一批产业技术研究院、科技孵化器、成果转化实体机构、公共技术平台等,形成一个个实实在在的重大产业化项目,最终实现产业价值链的提升和产业链上技术缺失环节的完善。
   在环保大道两侧,布局了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中建材环保研究院、清华大学、德国GEA、日本上岛等20余家国内外顶尖院所的总部和分支机构。这些高端科研机构,与入驻的中电投、中节能、万邦达、菲达、龙净等重量级企业一起,支撑起全国影响力巨大的环科研发应用高地。
   盐城环科城以研发机构为载体,先后引进12名“两院”院士、国家“千人计划”专家,汇聚各类研发人才千余名;科技创新型高层次人才团队12个、产业领军人才48名、博士338名。
   与其他地方不同,这里的科研人员感觉大有用武之地,因为研发中心与生产车间“门对门”,产学研的结合异常紧密。盐城环科城每年有200多项科技成果就地转化,诞生了高浓度氨氮废水资源化处理技术与成套设备,特大型电袋复合除尘技术开发与应用等数十项“中国第一”新技术。
   环科城建成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1家。承担着雾霾追因与治理、燃煤污染物减排、工业炉窑烟气脱硝等37项国家级研究课题。已拥有发明专利和新型实用专利1674项。先后建成江苏省环保技术职业学院、环保设备质量监督检测国家实验室、创业投资服务中心、产业孵化基地、科学家工作室等公共配套服务平台;国际技术交流合作中心、国际商务总部等对外开放平台。
   去年以来,盐城环科城加快转型升级步伐,推动生产制造型向服务制造型模式转变,确定了向附加值较高的后市场要效益的盈利模式,实现了从单一产品制造商到综合解决方案提供商的转变。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院长孟伟说:“这里已形成了全国独有的环保技术的研发基地,环保标准的制定基地,环保品牌的集聚基地,环保服务的输出基地。”
   成为国家蓝天计划的主要编制单位
   把科研机构的创新力量引向企业,促进企业创新能力的提升。
   7月中旬,国家环保产业协会公布的一项资料显示,盐城环科城烟气治理装备销售额、玻璃行业脱硫脱销工程、水泥行业脱硫脱销工程、燃煤电厂行业脱硫脱销工程在国内市场占比分别为:19.8%、90%、41%和16%。这组数据表明,这里烟气治理产业己领跑全国。
   正因为具备这样的优势,2013年3月20日,国家专门拨出2.5亿元作为中科院“大气灰霾追因与控制”课题的专项基金。中科院将课题分解成4个子课题,将涉及灰霾、烟雾、酸雨追因与控制的3个子课题分别落实给科技城的中科院过程研究所、中环院华东分院、江苏宇达环境科技公司,并派出专家组入驻进行业务指导,制定相关行业标准。
   在此之前,国家科技部和环境保护部为指导和推进全国大气污染防治科技创新,培育和发展节能环保战略性新兴产业,支撑大气环境质量改善,组织制定了《蓝天科技工程“十二五”专项规划》,其主要编制单位就来自盐城环保科技城的一些科研机构和中科睿赛等企业。
   环科城绿巢研发大楼6楼,是南京大学盐城环境与工程研究院,成立4年多来,先后已承担国家级课题6项、省级课题13项,为200多家企业及江苏沿海十大化工园区提供百亿元的节能减排、清洁生产、环境整治和技术创新服务,年合同总额超亿元。成为全省唯一一支水污染处置及生态修复类应急突击队。
   今年7月22日,安徽某地发生了一起严重的水污染事件,国家环境保护部从全国各地紧急抽调了18名环境专家应急小组,其中3人就来自盐城环保科技城南京大学盐城环境与工程研究院等单位。
推动转型升级直奔中高端
   外观像火车头,车身四周伸出的塑料管看上去像章鱼,这款单台售价1000万元左右的隧道清洗车,是江苏紫光集团最近研制的新产品。这样的集成系统拥有3项发明专利和9项实用专利,不但填补了国内空白,而且价格只有国外的六分之一。
   董事长陈茂荣说,企业没有入城前,年产值不足1亿元,今年前8个月已达到4亿元,两次跨越式发展都得益于科技创新。“一次是和东南大学合作,研发出促使细微颗粒团聚并黏附在较大颗粒上的核心技术,一次是和南开大学合作研发出脱硫脱硝的新技术。”在陈茂荣看来,没进环科城之前,企业遭遇技术瓶颈却突破无门,高校有技术力量难以应用,而环科城正是整合了这两种资源。这仅是盐城环科城依托科技创新推进转型升级的一个缩影。
   今年来,盐城环科城瞄准国际知名企业、央企及上市公司,鼓励入驻企业和研发机构在全球范围内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促进双方上下游产业链结合与良性发展,形成强强联合,实现优秀互补和合作共赢。
   6月15日,江苏紫光集团与央企中电投远达合作重组,中电投远达董事长刘艺说,中电远达与江苏紫光合作,是市场、资本、技术的全面整合,中电远达将整合自身和国家电投集团的资源优势,着力把江苏紫光培育打造成国内一流的节能环保装备制造基地。
   8月19日,科行集团与上市公司科达洁能进行重组,使科行集团产业链从工业燃煤清洁向大气污染治理末端进一步拓展。
   目前,国艾电气与西门子、汇达与美国飞世尔、万邦达与美国恩理、同和与德国莱丝等合作重组正在谈判之中。江苏华晖环保与中科院过程研究所成功联姻后,自主研发的城市垃圾分拣技术处于国际领先水平。目前,该技术已完成中试程序,并通过中科院组织的专家鉴定,有望实现产业化,届时首先在全市各地布点,解决垃圾分拣难题,为绿色盐城提供技术与设备支撑。